備考十論
2025-08-11

你缺的不是努力,而是一條能把知識串起來的線。

 


在備考營養師國考的路上,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覺:

「我明明都有上課、也有讀,但為什麼考試寫題目時,還是常常搞混?」
「有些名詞好像每一科的老師講法都不太一樣,我到底該記哪一個版本?」

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,那你並不孤單。這其實正是傳統補教體系長年的盲點:知識是分開教的,考試卻要整合著考。


分科教學,為什麼常讓學生更亂?

在多數傳統補習班,生化有一位老師、生理有一位老師、營養再換另一位老師。看似專業分工很細緻,實際上卻容易出現一個問題:觀念無法統一。

舉例來說,「酮體」這個觀念,在生化課被定義為替代葡萄糖的能量來源,在生理課會延伸到酸中毒的機轉,而在膳療課,則常用來說明糖尿病酮酸血症(DKA)的致病過程。三門課,講的是同一件事,卻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說法,甚至使用完全不同的機制圖進行說明。學生就像在三種語言之間來回切換,卻從來沒有人告訴你:這些其實是同一件事。長期下來,知識不但無法建立完整架構,反而越學越混亂。而要帶著這樣支離破碎的理解去迎戰國考,根本就是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
從我開始教學以來,常常遇到學生跟我說,他們在寫申論題時腦中一片空白。這些學生其實非常努力,甚至在加入我的課程前,就已經在傳統補習班上過好幾輪課,照理說觀念應該是清楚的。但當我把這題申論題背後的觀念拆解成幾個小問題,逐題詢問,他們卻能對答如流。

我很清楚,他們不是沒讀書,也不是不認真,而是知識停留在「各科各記」的階段,彼此沒有連結、無法整合。花了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學習,卻在關鍵時刻拼不起來,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。

這,才是真正令人可惜的地方。


為什麼我選擇自己教六科?

很多人聽到我一個人教六科,第一反應是:「你怎麼教得完?會不會不夠深入?」但我想說,除了我真的具備這樣的實力外,我更重視學習的一致性與整合性。

我要讓學生的學習是連貫的、有邏輯可循的。

我自己是一路自學考上營養師,並沒有報名補習班,甚至連他們的教材都沒看過,在自行統合觀念的過程,我能深刻的體悟到:真正能考出來的知識,絕對不是死背的單點資訊,而是彼此串連的系統。

所以在設計課程時,我會刻意把生化、生理、營養、膳療四個理解科目,團膳、公衛、食安三個背誦科目,統合其核心概念,並帶著學生思考,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去拼圖、自己湊碎片。這樣不只讓學習更有脈絡,也讓學生在面對跨科綜合題型時,更能游刃有餘。


「串連」才是考得好的關鍵能力

寫考古題時你會發現,很多高分的關鍵不在於記住了哪個細節,而是能不能從不同科目的觀點,拼湊出完整答案。

例如,一題問到「高血壓個案的營養介入策略」,你除了要知道鈉鉀恆定與血壓調節機制(生理),還要理解得舒飲食(DASH)的設計原則(營養),以及如何書寫高血壓的營養照護步驟(膳療)。

這樣的題目,根本不是「一科一招」就能解決,而是考驗你能否整合知識、靈活應用。這正是我選擇「六科統一授課」的原因。

因為我知道,只有把觀念統整好、把學習流程簡化,學生才能真正學會。


不只為了考上,更是為了未來能走得長久

這樣的教學方式,不只是為了讓你考上營養師,也是為了讓你在進入臨床或產業現場後,能活用所學、做出判斷。

一個營養師,面對的不會是單一科目的問題,而是多元狀況的整合。我希望透過「有邏輯、有串連」的教學方式,幫學生們打下深厚的知識基礎。

因為真正的專業,不只是考得好,而是能為每一個個案,做出有邏輯、有根據的判斷。


💬 思考一下:

你現在學的,是一堆分散的資訊,還是一條能貫穿考題與實務的知識線?

立即分享:
下一篇文章
 吳柏鴻

吳柏鴻

營養師Mr.K本人。一個熱情洋溢,充滿活力的臺南人。現為Mr.K營養師國考備戰平台創辦人兼全科目講師。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