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從學生到講師,一段始終沒放棄理解與改變的教學旅程」
突然發現,其實我很早就已經在從事教學了。
記得是 2018 年,我剛大二,差幾個月才滿 20 歲。
那時我們開始接觸國考的專業科目,
但老師教得艱澀難懂,很多同學根本聽不進去。
也不知哪來的自信,
我成立了一個名為「Mr.K 必勝講座」的 Line 群組,
把幾乎全系的同學都拉進來。
從分享紙本重點、主持讀書會,
到後期甚至幫同學上課、還開了直播,
只希望能用最簡單的語言,
讓大家聽懂那些原本覺得難以靠近的知識。
這篇文章,就是寫於那個時候。
段考剛結束,是一個稍微喘口氣的日子,
當時的我突然覺得,這一切好像很值得記下來——
因為我隱約知道,有些事,如果沒有人開始去做,
就永遠不會改變。
如今,我仍走在那條路上。
一路上,沒忘記,也從未放棄。
【給每一個Mr.K講座的支持者】
一轉眼,半個學期過去了,在期中考結束之後,我已有三堂生物化學,兩堂生理學的授課紀錄。其中四堂有開放直播,讓成員們能在任何時空底下進行收看。並且在生理學、生物化學及營養學也有親自撰寫的紙本重點,用最簡單的語言,最仔細地剖析,去讓每一個看似繁雜的概念變得淺顯易懂。不知道你們在看完我的授課及閱讀完重點後,是否對於這次的考試範圍內容有著清楚的概念與架構呢?
很多人會問我,為何會產生想法去創立這個講座社群。或許在同學眼中,我就是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,不吝於去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方法;但對我而言,這不僅是一個機會與動力,讓我能更仔細地去釐清一個觀念,除此之外,我亦能去訓練自己諸多方面的思維能力,去統合分析歸納最後輸出。但有一個更重要的,大家可能意想不到。
我希望藉由這種方式,去訓練一顆同理心。
很多老師在授課上往往以自己的高知識水準去衡量所有學生,他們主觀地去判斷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能力,卻無意間忽視了每個人的個體差異。意義不明的英文授課,雜亂無章的上課講義,欠缺組織架構的講解,往往讓同學們對於那些重要的基礎科目產生懼怕與逃避心理。同樣參與其中的我,深深地感受到同學的無力以及迷惘,面對這些未來的國考科目,如果沒有一個正常的心理去應對,這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,小則影響該科目的學習熱忱,大則導致連鎖式的學習冷漠,將來何來能力以正常的心態去面對接下來更加艱深的專業知識呢?
我記得老師們不只一次希望同學能不補習的去參加國考,並且極度推崇那些沒去補習卻通過國考的人。但是倖存者謬誤告訴我們,千萬不可以拿成功的案例去灌輸在每一個人身上。或許老師們無法理解,我們只是一群平凡的大學生,起初懷抱著無比好奇與期待的進入大學,找尋真正的自我,但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一再的迷惘,甚至質疑起自己當初的選擇。看到同學們到了二年級都還不知為何而讀,除了訝異之外,更多的應該是惋惜吧。
大學一眛強調的自主學習,殊不知要培養起這種能力,談何容易?從高中進入大學,在這個學習的巨大轉折點上,往往正需要一個機會去重塑學生的學習方法,但卻無可奈何的找不到能予以協助的引路人。也因為這種對於學生的放任態度,使得學生沒有一個正常的心態去面對那些學科。
我常常舉例這個例子:老師最愛在講解完後詢問同學有沒有問題,當下同學一定是靜默,然後老師便可以接續進度。當考試成績不盡理想的時候,便會對於同學沒有問題這個回答產生不諒解。但老師往往沒有想到的是,同學們根本不曉得該從何問起,抑或是根本沒有接受進去,對於老師而言,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,授課好壞也不會影響他在學校的或是學術界的權威。但也因為這樣,我決定要改變這一切的不合理,去嘗試一個新的模式。或許我並沒有老師們的專業以及經驗,但憑著我的自信以及實際做出的結果,我可以大聲的告訴教授老師們,這一切都是可行的!
謝謝所有願意支持Mr.K必勝講座的你們,因為你們的支持,讓我能夠繼續帶著無限衝勁地向前。或許就是一個想要改變的呼聲,讓我能夠勇無畏的繼續做對的事。未來我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支持我,讓我能在這條崎嶇的路上,始終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。未來的路還很漫長,我們要踏穩每一個向前的步伐,帶著專業的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。希望自己的這一小步,能夠去改變一個亟需翻轉的環境。希望自己這點星星之火,有朝一日能夠燎原。
謝謝你們,我將持續努力,讓改變持續發生!
現在的我,已經從當年那個學生,變成一個帶領學生備戰國考的老師。我成立自己的課程班、設計教學平台、架起一條條通往理解的橋。
回頭看那篇文章,我感動的不是自己的早熟,而是那份不甘心看見不合理卻選擇默默忍耐的勇氣。我沒有選擇沉默,而是提起筆、整理講義與重點筆記、舉辦一場場講座,用自己的力量,讓我所深愛的營養系能更好。
而如今,我依然沒有停下來。
我不會遺忘曾經看見的混亂與無助,正因為我也走過那段迷惘,所以我更明白,陪伴與理解,是多麼關鍵的存在。
那時的我說:「希望自己的這點星星之火,有朝一日能夠燎原。」
而現在的我想說——
我會守著這把火,讓它照亮更多需要被理解的學生。
改變還在發生,而且會持續發生下去。
謝謝當年的自己,謝謝現在還願意相信改變的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