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講究效率與精準的世代,備考也應該如此。」
1. 我的背景簡介
我是112年畢業生,過去參加過3次考試,這次是我第4次應考,終於順利上榜!
畢業前有報名某知名補習班,課程設計得很完善,內容也豐富紮實,老師們也非常會教。不過當時四年級雖然課少,但學分還是不少,我得一邊上學校課、一邊消化補習班的線上課程,加上還要參加每週的實體課,真的很難有效吸收。
第一次幾乎是裸考、試水溫的狀態;從第二次開始我就轉為自讀,一邊消化過去的補習班教材,一邊針對不熟的科目或主題上網找資源加強,但成效仍然有限。
2. 選擇 Mr.K 課程的原因
實習時我就開始關注 Mr.K,之後自讀的時候也會搭配 Mr.K 的主題文章來輔助複習。後來看到社群上很多同學推薦,加上領過考前本本、也試聽過課程後,發現「分科主題式學習」的方式非常適合我。
因為我當時主要想補強弱科,所以選擇了生理與生化這兩科。
每個主題的影片通常不超過10分鐘(有些例外),講解內容清楚、圖像輔助也很有幫助,就算一開始聽不懂、需要重複觀看,也不會覺得很有負擔。而且影片不會過期、不限次數、不需要點數,任何時候都能打開複習,真的很自由!
3. 在 Mr.K 課程中的感受與收穫
Mr.K 的課程風格很有趣,沒有太多無關的笑話或冗言贅語,每個重點都是精準傳達。影片短小精練,不會讓人覺得無聊。
我以前一直學不會的內容,經過 Mr.K 用不同角度重新講解後,常常就突然被點通了!如果還是不太懂,也可以搭配 IG 上的圖文說明,真的很有幫助。
考前的總複習課程,則幫我徹底理清哪些題型、哪些觀念才是真正的「重中之重」。雖然前期已經準備很多,但考前還是會焦慮,總複習的安排幫我一步步穩住情緒,最後專注補強基礎內容,才讓我能安心迎戰。
4. 我怎麼準備國考
「考古題」
以前我因為覺得自己基礎不夠好,總覺得寫考古題沒意義,常常寫一點就上場。但後來問了許多上榜的同學和 Mr.K,才知道至少要寫近5年的考古題,這是基本功。
我的考試是在2月,於是我安排在11~12月集中寫完考古題,每週會設定進度,例如:
-
一週寫膳療+營養
-
下一週寫生理+生化
-
再下一週寫食安+團膳
這樣把比較痛苦的科目和輕鬆的搭配寫,會比較有動力。
最後兩個月,我會統整各科相似題型,並開始練習申論題。
總複習的部分則聚焦在「最基礎、最常考」的核心內容。
「阿摩」
寫考古題時,常會遇到答案不確定的狀況,我就會去買詳解來參考。有時也會從阿摩找到整理過的題型,雖然裡面有些內容未必完全正確,但能幫助我判斷正確答案,進行二次複習。
此外,我也會利用阿摩的搜尋功能,針對容易搞混的主題做「題型統整練習」,也會利用錯題整理功能,看看自己是不是某些觀念一錯再錯,便能加強針對性複習。
5. 想對還在努力的學弟妹說的話
堅持下去,一定會有好結果!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,累的時候要記得鼓勵自己。
平常也要適時休息、不要壓抑,如果真的很想做某件事、或是想放鬆一下,其實可以勇敢去做,適度的玩樂反而是關鍵的勝負點。
祝福大家都能順利上榜,一起在考場上發光✨!